
电子政务
大约 8 分钟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印象
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哪些变化
- 基础能力延伸增强
- 开阔视野、提高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节约时间精力
- 思想观念更新
- 促进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
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新要求
- 思想道德
- 知识技能
- 公众回应能力
- 领导者专业化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
-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包括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
- 民族理念
- 法治理念
- 公平理念
- 科学理念
- 责任理念
- 服务理念
- 效能理念
- 系统理念
- 创新理念
- 安全理念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
- 传统行政环境、传统行政职能、传统行政组织、传统行政人员形成了挑战
- 硬件软件挑战
- 节约行政经费挑战
- 行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创造性学习
政府电子化公务处理
办公自动化
建设目标
- 建立内部通信和信息发布平台
- 无纸化
特点功能
- 办公自动化系统定位比比较广泛
- 文档资料管理
- 辅助领导决策
功能包括
- 邮件
- 工作流程
- 安全
存在的主要问题
- 重硬件、轻软件,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
- 重点放在搭建上、忽略了管理、忽略了应用和推广
- 缺乏统一协调机构
- 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 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利用数据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 是支持而非代替决策者
目前我过政府为公众提供的电子公共服务
- 公民信息服务
- 公民日常社会生活管理服务
- 电子教育服务
- 电子化就业服务
- 电子化通管理服务
- 电子化旅游服务
- 电子化医疗服务
- 电子化社会保障服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 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 分阶段、分层建设
- 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 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 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 政府信息资源的规划
- 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管理
-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立
- 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 以民为本的原则
- 平等原则
- 效能原则
- 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相适合的原则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最主要的部分是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与安全威胁
【考核点】 安全威胁包括:
- 人为因素
- 技术系统因素
- 安全管理因素
- 自然因素
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的需要和要求
- 保障电子政务整体有效运行和行政秩序的要求
- 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网络、机房)
- 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安全的需求
- 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需求
电子政务安全目标(设施、系统)
- 通过技术自主化保障安全
- 保护信息资源
- 持续安全保障
- 电子政务功能指标(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追溯性)
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
- 反病毒系统
- 防火墙系统
- 虚拟专用网络
- 入侵检测系统
- 物理隔离系统
**【考核点】**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
电子政务安全评估的步骤包括识别风险、风险度量、确定风险级别、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框架
【考核点】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性法律法规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考核点】属于信息安全与保密类电子政务法规政策的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包括三个层次:
- 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
- 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性法律法规
- 设计电子政务具体运作的法律法规
存在的问题
- 立法环境不完善
- 法律体系不完善
- 法规缺失
- 执法困难
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1)
有了确定化的流程存在,才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
有了去定话的流程存在,电子政务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政府流程的功能
- 优化政务处理过程,有利于政府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
- 减少了政务处理中的“多余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协调尝试,省时、省力、省人
- 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程序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 调动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有利于监督
- 有利于以更有效的方式培训工作人员
- 有利于减少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其他各种错漏
- 有利于降低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保障工作质量的均衡
- 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
- 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促进政府公平、公正、公开的依法行政
- 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减少对政府人员不利的一些因素)
政府流程的种类
- 依法照其法定的效用,可分为强制性和选择性两种
- 【考核点】 依照其效力范围,可分为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两种
- 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可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流程三种
- 依照其精细的程度,可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
- 依照工作内容性质,可分为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信访流程、基建管理流程、物材采购流程、服务流程等
- 依照个步骤进行的路线形式,可分为串联型、并联行、复合型三种流程
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合法
- 合理
- 适应
- 协调
- 简便
- 有效
政府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 明确具体对象,明确具体目标
- 明确有关过程与环节(流程对象)的目标与任务
- 确定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工作步骤的内容与数量
- 确定各工作步骤间合理的最佳次序
- 确定每个工作步骤应采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
- 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准确的描述上述分析规划的结果,行程流程说明、程序手册、流程图、决策表等文件
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顺序)
- 明确目的、任务、指定计划
- 认真调查研究
- 分析评价即有流程
- 规划新流程
- 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
- 正式确定新流程
政府管理常用的流程图的绘制
流程图的功能与种类
- 流程图的功能:分析、规划、改进
- 流程图级别:代码图、计算机程序流程图、规划流程图、系统流程图
- 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包括:系统了流程图、工作活动流程图、事务分析流程图、文件流程图
流程图绘制步骤
- 准备阶段: 选择绘制对象、组织准备、数据采集、分列步骤
- 识别阶段: 确认目标、确认部门、确认起止点、确认输入输出
- 绘制阶段:形成草图、修改核实、加入说明、正式定稿
流程图绘制要点
- 流程图的结构应完整 标题、作者、日期、文字
- 关注流程起始点与总结点
- 尽量避免出现交叉的流动线路
- 以连接线等形式减少路线的数量
- 尽最大可能使流程图便于读者阅读
流程图的常用符号标记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齐全 质量从低到高
战略模式 以电子。。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行政
- 服务
- 社会
电子政务战略实施阶段策略模式
- DNI模式
- PITT模式
- ASPA模式
- 香港模式
- 并进模式
【考核点】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战略方针包括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考核点】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根本改变具体表现为( )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包括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将从典型的正金字塔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政府办公将出现“一网式”、“一表式”新模式